新時期,黨和國家提出了“3060”雙碳目標,確立了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在新時代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鋼鐵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產業,應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研發和生產更多的以不銹鋼為代表的綠色鋼鐵新材料,擴大其在公共設施、醫療衛生、海洋工程、交通運輸、建筑裝飾、機械制造和日用制品等領域應用,既減少碳排放,又節約社會資源,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長久之計。
一、現狀分析
“綠色鋼鐵”是指鋼鐵企業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理念融入企業活動的全過程,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國的需要。不銹鋼被譽為21世紀“全生命周期綠色產品”,是綠色鋼鐵新材料的典型代表,和傳統的普碳鋼相比,不銹鋼使用壽命是普碳鋼的3-5倍,具有耐腐蝕、壽命長、輕量化、100%可回收利用的綠色屬性,并具有藝術美學特性。
以一個壽命為150年的建筑或機械結構為例,若采用不銹鋼,則每噸功能結構在全生命周期內僅需排放3.3噸CO?;作為對照,使用碳鋼與鋁合金,該項指標分別為4.3噸和8.5噸。不銹鋼在環境友好度以及使用成本上更具優勢。
目前,我國是世界不銹鋼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2012~2022年,我國不銹鋼產量由1450萬噸上升至3197萬噸,累計增長120%,年均增長率為9%左右,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歷經十余年的發展,我國人均不銹鋼消費量由1.6公斤提升至20公斤,但與發達國家35公斤相比,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比如,我國在不銹鋼水管推廣及應用方面與先進國家就存在不小差距。一是在思想認識上,認為不銹鋼水管使用成本高,缺乏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衡量不銹鋼水管的經濟性;二是在政策支持上,相關部門對不銹鋼水管的優良性能和使用優勢認知不足,缺乏消費鼓勵政策、行業標準;三是宣傳引導上,政府、行業協會、不銹鋼企業目前不大關注水管行業發展動向,研究和宣傳不夠,致使其推廣速度慢,應用量少。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不銹鋼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不銹鋼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除上文提及領域外,以5G基站、大數據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等為代表的“新基建”領域對高端不銹鋼也有大的需求。
綜上所述,不銹鋼是最具低碳屬性的金屬材料,推廣和應用以不銹鋼為代表的綠色鋼鐵材料,符合國家雙碳戰略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二、發展建議
一是建議國家制定、完善不銹鋼應用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在新建學校、醫院、車站、機場等重點項目和“新基建”領域優先推廣不銹鋼的使用。
二是建議國家通過降低不銹鋼加工稅率、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三是建議我國先進的鋼鐵制造業不再納入“兩高”項目名錄,尤其是不銹鋼的生產和制造,支持其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綠色不銹鋼產品,助力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