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全國電爐短流程煉鋼推進大會召開。在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強調,切莫實施“超超低”政策,“推進‘超超低’沒有多少減排量,得不償失!同時他還提及:相關部門要嚴查現有鋼鐵企業的違法排污、弄虛作假行為,提高其違法成本,為短流程煉鋼企業和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業提供市場應用空間。
針對于“超超低”,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也表示,各地要充分論證標準加嚴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取消不切實際的“超超低”排放有關政策要求。呼吁各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不要就環保論環保,而應將環境質量改善與氣候應對統籌考慮,抓住新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關鍵性問題,促進地方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超低排放改造
針對“超低排放改造”這一概念,鋼鐵行業首開先河,生態環境部于2019年4月28日發布《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文件,針對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技術要求及時間節點規劃做了詳細的要求。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已列入國家“十四五”102項重大工程,也納入了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
自2020年8月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開展了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進展情況公示工作。截至目前,已有79家企業在鋼協網站進行公示。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粗鋼產量為10.13億噸,在全球粗鋼產量中占比較高;全國共2.07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8億噸粗鋼產能已完成燒結球團脫硫脫硝、料場封閉等重點工程改造,這些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三分之二。
今年前3個月,又有約4000萬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鋼鐵產業的減碳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超低排放改造的意義
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短期內可能會增加經營成本,但長遠來看,超低排放達標將會對企業盈利形成長期支撐的“保護傘”。國家對于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鋼鐵企業,在績效評級,重污染天氣減排停限產等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差異化電價和水價、重污染應對期間停限產等,讓實現超低排放的企業從中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總之,以合理工藝、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是突破傳統束縛并為經濟健康發展帶來更多商機、美好前景和責任感規范的首選方案。隨著環保意識不斷普及和加強,對傳統能源消耗、工業污染以及大氣問題的重視讓各地政府步入了想辦法治理的道路。而在這個背景下,超低排放改造愈發受到社會關注,已然成為了推動經濟健康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一環。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